首頁 最新消息

2017-11-29

比喻的力量 喚出尋找解答的渴望

短摘整理/曾筱筠

為什麼耶穌總是在說比喻?特會第一天晚上,鮑伯・漢普(Bob Hamp)牧師就運用比喻、透過說故事的方式,帶領會眾深入了解我們建構內在世界的方式,他提到海豚利用聲波來建構牠們的世界,而我們也用同樣的方式,運用生活中的經歷、善與惡的知識,成為我們魂的架構,幫助我們經歷所處的世界。
 

空中飛人故事的真正意義?
Bob牧師簡短分享了兩年前曾說過的「空中飛人」故事,目的是要喚醒每個人內在的自己:我們都是憑著神的形象所造,雖然因著亞當夏娃的墮落,使我們遺失了自己的身分,但神在我們裡面放下一份渴望,是渴望「更多」。因此當我們聽見故事裡的嬰孩遺失,我們心中的失落感喚醒我們裡面遺失的那一份;我們渴望那個嬰孩的身分恢復,如同我們渴望自己的身分被恢復。這個過程當中所產生的,就是故事的力量。
 
故事的影響力
故事是能夠超越文字、語言、超越認知、並能與我們內心直接產生共鳴的表現方式。我們或許知道神的救恩,但這不會讓我們感覺有盼望,當我們裡面對故事的架構被建造起來之後,這個故事裡面有盼望的部分,就能夠跟我們裡面來互動,感受到真實的盼望。而其中會發現,比喻更是一種讓大腦學習的方式。

根據神經科學的研究,右腦的功能是連結,當右腦在發展時,產生的是沒有語言能夠形容的經歷;而左腦的功能是整理、組織資訊,將經歷標籤化並進行分析。我們可以透過整理左腦的標籤而獲得資訊,卻不一定要有同等的經歷;因此可能學習到了許多資訊,卻沒有同樣的經歷,又或是我們有某個經歷,卻冠上了錯誤的資訊。
 
當疑惑產生 才會生出渴望找到答案
如果我們裡面有個架構,可能是對人生的地圖、對神的認識是錯誤的,攔阻了我們對神的認識,神會把這個架構拆毀。耶穌使用比喻的時候,門徒通常沒有辦法理解,耶穌的目的是為了使門徒困惑,因為當疑惑產生,我們才會想要找出答案,進而拆毀那些錯誤的架構。

當架構被拆掉時,我們會感到不舒服,因為人們往往渴望抓住某個答案所帶來的安全感,因此也會為了想獲得這份安全感而抓住一些錯誤的資訊。當我們帶著困惑的時候,會急著想找出答案,若是單單滿足我們的問題,我們就會帶著答案離開。耶穌想給的不只是答案,祂渴望在這個互動當中產生連結。
 
知識不能取代連結
出埃及記中,餵養以色列百姓的嗎哪,真正的意思是「這是什麼」。當他們有一天知道,「這是什麼」到底是什麼的時候,就如同從右腦的經歷,變成左腦的知識。我們無法用左腦的知識來經歷我們該有的連結。再多的課程、「知道」天父的愛、「知道」兒子的身分,都不能幫助我們經歷神,唯有連結才能觸摸到心。

我們習慣帶著某種獲取知識的期待來求問耶穌,而耶穌知道我們需要的不是這樣的學習,因這使我們與他隔絕,但當一個個的比喻使我們困惑,在我們不斷求問當中與耶穌產生的連結,這才是神真正渴望我們領受的答案。